
教育界的學者們常將我們年少時做的諸多蠢事
通通歸咎於 : 知識不足 + 荷爾蒙衝動
因為我們的智能迴轉率尚未成熟 ,
以致許多事在研判不清的狀況下便貿然為之 .
結果當然是不太OK的 ~
不論是談戀愛還是考試作弊皆然 . . . .
這種事情發生多了後 ,
我們便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刻板印象 :
年少無知
年輕人總是衝動行事
但隨著年齡增長並了解世事之後 ,
我們不禁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:
年紀大了之後 ,
我們真的就不再做出衝動的蠢事了嗎 ?!?
這就得來看看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 :
我們生活中隨時要處理的繁瑣事務很多 ,
這些都得靠短期記憶運作才能達成 .
這些外在資訊收集到腦幹後再傳導至視丘
視丘如同轉運站般把data分送到各知覺腦葉
腦葉評估並處理後才會再傳導至前額葉皮質
此時我們才會意識到感覺 ,
形成短期記憶 ~
但所謂的計畫性事務就得依賴長期記憶才能運作
此時大腦的資訊必須通過海馬迴 ,
在海馬迴中重新分送回各皮質 .
例如情緒記憶儲存至杏仁體 .
顏色及其他視覺訊息儲存在枕葉 .
觸覺和運動感覺儲存在頂葉 .
不同的記憶項目儲存在不同的皮質區塊 .
當我們意欲完成較複雜的事情時 ,
( 譬如跟學姊告白 )
大腦要把相關的片段重新組合在一起 ,
此稱為 " 統合問題 " ( binding problem )
每個人的記憶組合方式全然不同 ;
因此個人的統合問題也會差異甚大 ~
記憶經驗與年齡大小無關 ,
並非年少時某種事情常出包 ;
年歲稍長便能自動將此事完美成就 ~
譬如年少告白時因膽怯屢屢被打槍 ,
那麼長大後告白依舊被拒絕的機率還是很高
那麼如何才能跨越這種學習能力的障礙呢 ?
暢銷作家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 )
在其大作:異數_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?
當中特別提到了 " 一萬小時規則 "
當我們對某種事物練習的次數越多 ,
腦中的記憶聯繫路線就會越暢通 ~
最終形成了長期而固定的記憶迴路 .
眾多世界級的選手 . 藝術家 . 樂手 . 棋士等
都具備這種模式的練習次數 (一萬小時 )
所以你的青春夢當中 ,
那許多跌跌撞撞的失敗經驗都不是無效的 .
你可以藉此收集自己弱點的data數據 ,
然後擇其要者開始努力操練 . . . .
譬如和女生聊天是你的罩門 ,
那就多多找機會練習口才 ;
硬著頭皮讓自己多在公開場合說話 ~
也許用不著一萬個小時 ,
你就會成為史上告白成功率最高的人 !!!
將青春的浪漫轉化成生活中的實際助益 ,
靠的不是時間加持 ;
而是持續的努力練習 ~
感謝看文 , 下期再會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