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人類的內在可以毫無保留被人窺看並理解的話 ,
那麼地球住民大概早就因誤解(或是過度理解)而交戰滅亡了吧 .
黑閃認為語言是一種很好的偽裝掩體 ,
尤其在如今這種以偏概全的虛假社會中 ;
適當的違心之論恰恰可以變體成為一種極佳的防護機制 .
有多少次 ,
當你的腦殘老闆在交付了極度智障的工作進度後 ,
你好想直臆胸懷地嗆他說 :
你腦子是進了多少化糞池的水才會這麼蠢啊 ?!?
但就是大腦的防護系統拉扯著你說 :
別忘了家中的愛妻愛子愛女(及愛犬)正嗷嗷待哺喔 ~
於是你立馬轉念並且眉開眼笑地對他說 :
董座您真是太厲害了 ; 竟然想出這麼完美的計畫 ~
又有多少次 ,
你看到初來公司的新同事既性感大方還又對妳含情脈脈 ;
你也幾乎想卸下心房對她說 :
下班請妳吃完飯後要不要到我家XXX再OOO ?!?
但大腦裡的經驗防衛系統也立刻發出警告說 :
難道你想被指控性騷擾然後逐出公司去吃土嗎 ?!?
於是你也立馬改口以慈祥前輩的口吻說 :
妳看來非常成熟幹練 , 以後工作交託給妳我會很放心的 ~
真心話不是不可取 ,
而是風險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料 ;
我們很難預料說話時的受眾究竟是雍容大度還是睚眥必報 .
因此溢美之詞有可能被當成諷刺之語 ,
譬如你對同事的褒獎就有可能被扭曲成反諷的攻擊 ;
而正面肯定的好評更有可能被有心人士反面解讀 .
難道我們就只能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無意見之人 ,
那地球不就會逐漸進化(應該是退化)成一顆假面行星了嗎 ?!?
以下是我對於公眾發言的一些小建議 :
( 至於獨處時的喃喃自語應該百無禁忌也無須甚麼建議吧 )
1 舉凡有針對性並只有單一受眾的個人發言 ,
應該盡力避免情緒化 ;
並且儘量說好不說壞 . 報喜不報憂 .
肯定語彙占比至少要60~70%以上 ,
評判或建議語彙占比希望能在30%以下 .
這是因為個人關係流動變化比較快,
(譬如老闆上午跟你大吵一架可能晚上又拉你去喝酒了)
如果一旦說出令雙方都尷尬的話語 ;
後頭要收尾(或收回)難度可能就會提高很多 .
那還不如平常就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 ,
保持一種中立性的言語基調 ;
那麼日後要前進(親近)或後退(淡化)都會綽綽有餘 .
2 如果談話的對象是複數型態 ,
那麼以上的建議比例就必須翻轉過來 :
批判與建議性語彙占比提升至60%以上 ,
至於肯定性語彙約莫可降至40~60% .
這麼做的原因是比起個人關係的修繕 ,
無疑地當處於團隊群體中時 ;
更重要的是眾人的利益需求及滿足 .
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 ,
討論眾人之事必須開誠布公地給予有效與合理的意見 ;
此時的批評與建議是為了全體而非徇私己見 .
相信大家都會欣然接受這樣的結果 ,
當然依然會有人不循此理做出相反之事 ;
但這種不入流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不在討論範圍 .
3 不要把語言當成唯一的交流管道 ,
更不要過度重視(與依賴)由言語帶來的溝通模式 .
放眼望去 ,
太多人叨叨絮絮地說著幹話 . 屁話 . 爛話 . 鬼話 . . . .
以至於大大稀釋了言語的重要性 .
我們應該重新學習孔老夫子的溝通與辨識人生的方式 :
視其所以 , 觀其所由 , 察其所安 , 人焉廋哉 , 人焉廋哉 ~
辨識一個人的心靈並非依賴喋喋不休的言語 ,
而是明心見性的觀察 .
當內外與前後都了然於心之後 ,
聲音與文字便顯得多餘(也非必要) .
文末依然要搬出黑閃喜愛的印度開悟大師馬哈拉吉的建言 :
要理解生命的奧秘無法僅靠語言(及文字)的徵詢 ,
向內尋找是開悟的唯一途徑 . . . .
感謝看文 , 下期再會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