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上領導人物都很愛依賴被動模式上位 ,
在假意禮讓表態後再由基層懇求擁護登基 ;
這情形尤其在政界格外明顯 .
其中各路人馬皆喜以陳橋兵變.黃袍加身的例子當榜樣 .
西元960年在開封東北40里的陳橋驛站 ,
趙匡胤在部屬兵將鼓譟下承受天命 ;
成為大宋一朝的開國皇帝 .
約此同時後周皇帝的禪讓詔書也適時登場 ,
給了趙匡胤名正言順的登基理由 .
近代史學家有人懷疑 ,
這段黃袍加身歷史敘述過於簡化而且巧合性過強 ;
有可能經過當時的史官變造編纂 .
所以真的把這段歷史教訓當成人生教誨者 ,
有可能中了神話欺人之毒而不自知 ;
而一樣相信這種邏輯推演的老百姓
更有極大風險陷入理性謬誤的循環 .
經濟學中有一個理性人的定義 ,
意謂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利己的 ;
這種力圖以自己最小經濟代價
獲取最大經濟利益的行為具有遍歷性 .
(也是具有可檢驗性的)
大體而言 ,
我們人生的前半部(至完成學業)大致屬於理性人生的範疇 .
話說讀書這檔子事 ,
有極高比例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;
拼命耕耘就有可能得到巨大收獲 .
但一旦結束學生生涯進入社會之後 ,
就會發現現實社會的非理性層面 ;
而開啟人生第二階段的不理性人生 .
這種狀況在工作.擇偶時特別容易體現 .
明明自己最努力 ,
但老闆卻升了最混的那位當經理 .
(因為是他的小舅子)
明明自己對女友百般呵護更是疼愛有加 ,
但她最終還是選擇嫁給了土豪富二代 .
一分耕耘不但不會得到一分收獲 ,
有時反倒會出現負分倒扣的狀況 .
把議題轉回開文寫的政治人物身上 .
我們總是習於以理性判斷 ,
自某某人過往從政成績來推算他登高位後的姿態 ;
這種行為本身就是種非理性的大謬誤 .
此類過去=未來的誤判 ,
同時也常出現在金融投資甚至配偶挑選種種人生抉擇上 .
舉我們前後兩任總統當例子看就很明顯 :
阿扁總統在市長任內表現傑出 ,
但絕對沒人會料到他第二任總統結束時會如此狼狽 .
而號稱溫良恭儉讓的馬總統在經歷高人氣後 ,
下台時的低評價也間接促成二次政黨輪替 .
由此可見在非理性的社會當中 ,
不管是經驗值或假被動(真主動)這些伎倆 ,
對我們的價值評斷都已失去意義 .
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出選擇 ,
( 尤其是類似總統大選這種重要議題 )
黑閃的建議如下 :
首先把對未來可能的評估降到最低 ,
因為未來永遠都會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無法掌控 .
然後把高喊如果XXX落選.台灣就會XXX的人優先剔除 ,
剩餘者再擇自己認同的即可 .
我相信當今沒有人可憑一己之力毀滅(或成就)台灣 ,
過去沒有 , 未來也不可能 ;
因為台灣已是台灣人的台灣 .
至於那些用話術恐嚇威脅(或唬嚨)台灣同胞的 ,
大概都是些連二流政客都不如的三流角色 ;
棄之並不可惜 ~
誠懇的希望大家接下來的半年 ,
仔細觀察這四年一輪的現代版官場現形moment ;
機會難得切勿錯失 ~
感謝看文 , 下期再會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