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 ,
這一點從文明進化史中可以得到佐證 .
想要在群體中與眾人和諧共存 ,
大約得做到以下諸事 :
1 讓渡自己的部分權益
2 成全他人的部分權益
3 不論贊成與否 , 尊重他人的意願與意見
4 從衝突中尋找溝通的可能
將以上各點置入較小的群體中(如學校.職場等) ,
約莫也能得到類似的反饋效果 .
特別是在猶如現代叢林的職場生涯中 ,
如果不懂得和諧共存之道 ,
被長官或同儕列為難搞埋怨對象還不自知 ;
那就有可能慘遭滅頂之災 .
群體之中有少數衝突因子 ,
其實是維持群體多樣平衡化的健康必要條件 .
中國人素愛用來說嘴的莫作害群之馬 ,
真相是統御階層者的官場用語 .
萬一群體中真沒有半個人唱反調 ,
那麼代表這個團體已成為一言堂 ,
整個組職將失去成長創新的動力 ;
主事者理應盡量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.
只不過團體中的不同意見該如何採納 ,
且如何轉換成有效的增益挹注 ;
這便端看主事者調和鼎鼐的功力了 .
倘若我們並非主導管理階層 ,
那麼應該關心的議題則應是 :
如何不要成為團隊中的機掰人 ,
但也不要變成團隊中的苦力犧牲者 .
以更直白之言來說 :
別當邊緣人也勿待在燈光最亮之處 ~
真想安全當個不惹事的小資上班族 ,
其中也有些眉角(細節)該注意 :
1 必須懂得情緒管理
無論多討厭(或多迷戀)某位同儕(甚至長官) ,
請盡量以(貌似)中立的態度處之 .
這與什麼明哲保身的中庸思想無關 ,
而是一種職場該有的基本相處禮儀 .
在這個公領域中理當將公事辦妥 ,
其他多餘的情緒適合私下舒展 ;
在職場中放縱個人情緒是不成熟的失格行為 .
2 理解分享的真實涵義
團體的任何表現成績理當該是眾人合力的結果 ,
懂得分享資源並理解協作的必要性 ;
最終才能增加整體成功的機率 .
只想在公領域攫取個人利益 ,
最後可能被貼上拒絕合作的難搞標籤 .
3 過度吹捧不會有好下場
懂得解讀同儕的優點並予以肯定是一回事 ,
而無的胡亂吹捧(尤其是針對長官)又是另回事 .
許多職場馬屁文化來自於對權力的誤解 ,
認為只要讓長官滿意就能無往不利 ;
這是錯置了工作意義的排序 .
工作的價值從來不是來自於外部評價 ,
即使僥倖獲取了他人的肯定 ,
倘若這項褒勉與你的工作實質內涵不搭 ;
終有一日會遭人踢爆並被唾棄 .
4 沒朋友0K , 但不要主動製造敵人
這個建議的真正意涵 ,
絕非建議你成為不沾鍋式的邊緣人 ;
而是希望大家與人為善(或至少不交惡) .
從某個層面來說 ,
職場關係有時比家庭關係還要持久難變 .
既然眾人相處時間如此之長 ,
那就得先立個和平相處的flag ;
以免天天見面天天難受 .
人類文明自創建以來 ,
團體由小(村鎮)至大(城邦) ;
再自大(國家機器)分拆為小(工作單位) .
縱然制度與潮流一再更佚轉換 ,
但人與人相處之道依然遵循著某些格局難改 .
希望大家在所屬的團體中能夠怡然自得 ,
不要被外在環境宰制了我們的本來面貌 .
感謝看文 , 下期再會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