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社會學家們的陳述 ,
某些個人行為特色是容易獲得異性青睞的 .
譬如斯文有禮 ,
譬如注重個人穿著裝扮 ,
譬如熱情善於攀談 ,
譬如善解人意等 . . . .
當然這是一個概略性的觀察 ,
這種分類比例大概只勉強高於平均值一些 .
至於那些低於平均值者的異性審美觀 ,
恐怕就會與前述項目出現巨大差異 .
黑閃以前曾有位女同事酷愛會抽菸的男生 ,
(但她本人卻不抽菸)
因為煙味讓她很有安全熟悉感 .
原來她已故的父親生前是大菸槍 ,
當煙味與記憶融合便製造出她的特殊癖好 ;
而這個癖好顯然與當今世間趨向相左 .
黑閃另位高中同學的眼光也與眾不同 ,
我等阿宅多愛身材玲瓏的苗條正妹 ;
他則偏好身材粗壯的女性摔角選手類型 .
不知是摔角影片看多了還是怎樣 ,
越是粗暴狂野(噸位越高越好)的女子 ;
他越發覺得性感美麗可人 . . . .
生物學家研究 ,
哺乳類動物的銘刻效應也會出現在擇偶項目中 .
換言之子女尋求與其父母擁有類似特質的配偶 ,
實則有其生物學上的必然需求 .
這中間便形成了一種弔詭狀態 ,
歐美國家曾研究過殺人兇手的親子長大後 ;
是否會依循銘刻原理尋找具有犯罪傾向的對象 .
抽樣結果低於平均數字 ,
意即並無實證足以確立這種自我毀滅性格成真 .
倒是上一代的錯誤示範 ,
反而有可能促成下一代的省思 .
我們對於自己切身之痛多半能夠記取教訓 ,
然後在未來努力以反向教材激勵自我 ;
期望做出更好更有別於前的抉擇 .
既然擇偶條件可能因人而異 ,
那麼我們大可不必委曲求全 .
專家們的建議或多或少只是某種平均值的呈現 ,
意即只代表了部分事實 .
前述的禮儀談吐清潔等人格特點 ,
應該是人類理當具備的基本行為態度 ;
而非拿來當成吸引異性的手段 .
換句話說 ,
現代人喪失了太多人性本應內含的價值 ,
於是我們只得在爛中挑(較為)不爛 ;
而非精挑細撿心中的最佳對象 .
往好處想 ,
理解了這些真相 ;
我們也無須再費盡心力偽裝成我們不是的模樣 .
與其去吸引對你沒興趣的人 ,
還不若找到認同你的人 .
學業事業如此 ,
感情如此 ;
其實整個人生亦復如是 .
感謝看文 , 下期再會 ~